返回

一門12個博士的華人第一學霸家族,讓你徹底懂得讀書有多重要

2018-03-05 15:16:47    點擊:5508

當中國很多人還在高呼“讀書無用論”的時候,上層人士早已在“好好讀書”的道路上狂飆突進,甩開后面階層十萬八千里了。


華人第一學霸家族:

一門12個博士,碩士算文盲

高曉松曾經(jīng)說到自己的家族時,很自豪地說,我們家都是知識分子,碩士都算是文盲。

盡管近幾十年來,中國經(jīng)歷過很嚴重的文化斷層,但是,像高曉松這樣的書香世家,逃過一劫之后,又星火燎原,如今,這些世家走出來的后人,再度成為了這個社會最頂層的風云人物。

其中,堪稱“華人第一學霸家族”,一門12個博士,還出了一位諾獎得主,它就是前美國能源部長、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朱棣文的家族。


朱棣文的家族,起源與江蘇,這個中國讀書種子的省份。



江蘇太倉的朱棣文小學

朱棣文的祖父朱祝年,是清朝光緒年間的讀書人,雖然接受的都是四書五經(jīng)、科舉八股的教育,但經(jīng)歷了清末“洋務(wù)運動”的思想啟蒙,深知走出國門、解放思想的重要性。

他鼓勵兒子朱汝瑾學習理科,并在1936年考入清華大學化學工程系,翌年,抗戰(zhàn)爆發(fā),北平淪陷,朱汝瑾隨大批師生輾轉(zhuǎn)西南,在西南聯(lián)合大學完成學業(yè)。后來,又考取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,赴美留學。

單單是父親這邊的基因,還不能足夠保證朱棣文的成功。任何成功的家庭,都講究“門當戶對”,而知識分子家庭的聯(lián)姻,自然也看重對方家庭的學識和素養(yǎng)。

朱棣文的母親同樣來自書香世家。

母親李靜貞,是父親的校友,畢業(yè)于麻省理工學院經(jīng)濟系。那可是40年代的美國名校留學生哦,那時候,一個中學生背后是兩千多個文盲,一個女生,能夠在美國名校拿到博士,可想而知,她的家庭也不會差。

李靜貞的父親,也就是朱棣文的外公,是當時鼎鼎大名的水利學家李書田。曾經(jīng)擔任過國立貴州農(nóng)工學院,天津大學校長,國民政府教育部長。



除了這些人物,朱棣文家族還有以下這些“學霸”:

大外公:李書華,物理學家,中央研究院院士。

大姑媽,朱汝昭,日本留學生。

二姑媽,朱汝華,化學家,芝加哥大學化學工程教授。

三姑媽,朱汝蓉,化學教授。

哥哥,朱筑文,麻省理工學院博士,斯坦福大學醫(yī)學系教授。

弟弟,朱欽文,政治學博士,哈佛大學法學博士,美國頂尖律師。

妻子,吉恩,物理學博士,斯坦福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。

看了朱棣文家族的背景,你才會深刻理解他的那句話:

“生活在一個杰出人才眾多的家庭中,你常常會感覺到自己是一個笨蛋?!?/span>



富不過三代

而詩書可傳百世

中國唯一一個傳承兩千多年沒有衰落的家族,不是秦皇漢武,唐宗宋祖,而是天下頭號的書香世家--孔子家族。

光有錢有勢,大多都不過三代,而且錢、權(quán)反而會成為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。

不信你看看今天的中國,有多少有錢人家是世家?也就剛剛到了王思聰這樣的二代而已,那些三輩以上的有錢人去哪了呢?被割韭菜了吧?

而你再看看華人里面獲得了諾貝爾獎的人,除了莫言以外,哪一個不是幾代的讀書家庭?

楊振寧:爹是清華教授。

李政道:爹是金陵大學學生,上海望族。

丁肇中:父母大學教授,在美國訪問的時候把丁肇中生在美國,赴美生子的代表人物。

李遠哲:父親是知名畫家。崔琦:地主富農(nóng)家庭,算是這個行列里家庭底子最差的吧。

錢永健:錢學森家的。

高錕:祖父高吹萬曾經(jīng)位列江南三名士之一。

屠呦呦:光聽名字就知道是知識分子家庭的“呦呦鹿鳴”,出自《詩經(jīng)》,名門望族之后,外公曾經(jīng)當過中國銀行行長。

財富可以被收割,而人的思想是不會被消滅的。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,哪怕是掃廁所,見到人都很有涵養(yǎng)地打招呼、問好。

舊上海永安百貨的大小姐郭婉瑩,后來過苦日子的時候,穿著旗袍洗馬桶、穿著皮鞋在菜市場賣菜,即便如此,她也從不在兒子面前抱怨,抽出時間教孩子讀書,竭盡所能給孩子一個有尊嚴的生活。


在如今的中國

好好讀書有多重要?

從朱棣文的例子可以看出基因的重要,但更重要的一點是,朱棣文父母的認知,讓他們更加注重環(huán)境對孩子的影響。為了給孩子更好的學習環(huán)境,一家人不惜搬到陌生的社區(qū),博士母親甚至放棄自己的事業(yè),做起專職主婦。

即便是在朱棣文這樣的學霸家族,為了孩子都要做出如此犧牲,更何況一般家庭呢?

從大清滅亡到現(xiàn)在,送孩子出國仍然是中上階層的教育標配。中國人是最注重家庭團聚的,為什么要犧牲掉孩子在身邊的時間,千方百計送到萬里之外呢?

有一個原因是沒有人講過的,那就是在海外,孩子沒有見過讀書人被整個社會嘲笑和看不起。孩子看到的,是整個社會對知識的尊敬。

因為知道知識的重要,一個體面的人不僅僅是有錢有勢,孩子才會打心里愿意好好讀書,而不是僅僅為了應(yīng)付考試。不管社會階層有沒有固化,讀書都只是為了成為有錢有勢階層的敲門磚。一旦考試完畢,他們將終生不再讀書。

當今的中國,好好讀書有多重要?

當你小的時候,你每天沉浸在探索這個奇妙的世界,不會那么早就知道要給班長和老師送禮才有機會站在前排。

當你年輕的時候,你不會被莫名其妙的人流裹挾,放任自己的潛伏的暴力,去砸同胞的車。別人讓你抵制誰,你就抵制誰。

當你壯年的時候,你看得清時代潮流,擁有獨立意志和寬容的心態(tài),能夠給孩子講清楚這個復(fù)雜的世界。

當你老年的時候,你不會轉(zhuǎn)發(fā)那些“養(yǎng)生雞湯”,不會跑到籃球場上跳廣場舞,還倚老賣老地打人。

歷史上但凡是宣揚“讀書無用論”的,目的只有一個。兩千多年前的秦始皇就這么干過,“廢先王之道,焚百家之言,以愚黔首”。用心何其險惡!好好讀書,不僅僅是獲取知識,更是為了不再做“沉默的大多數(shù)”。